肺结核患者可能会有胸腔积液。肺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当累及胸膜时可能导致胸腔积液的出现,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结核性胸膜炎是肺结核导致胸腔积液的常见原因。结核分枝杆菌侵犯胸膜可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胸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胸膜腔内液体渗出增多而吸收减少,形成淡黄色渗出液。患者常伴有低热、盗汗、胸痛等症状,胸片或CT可见肋膈角变钝或中量积液。
少数情况下肺结核合并细菌感染可能形成脓胸。当结核病灶破溃继发细菌感染时,胸腔积液可能变得浑浊粘稠,积液中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pH值降低,葡萄糖含量减少,此时需要进行胸腔穿刺引流并送细菌培养。
对于确诊的结核性胸腔积液,规范抗结核治疗是关键。通常采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四联药物进行6-9个月全程治疗。中等量以上积液需进行胸腔穿刺抽液,每周2-3次直至积液吸收,必要时可胸腔注射尿激酶防止胸膜粘连。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出现胸闷气促、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到呼吸内科就诊,通过胸部影像学、胸腔积液生化及病原学检查明确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经规范治疗多能完全吸收,但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胸膜增厚、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等后遗症。治疗期间需加强营养支持,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