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肉水作为传统饮食,适量饮用可能带来一定的健康益处,但也需注意潜在风险。其益处通常包括补充营养、促进消化、辅助补血等,而风险主要涉及嘌呤过高、脂肪过量及钠摄入超标等问题。
1、补充营养
瘦肉水在熬煮过程中可释放部分蛋白质、氨基酸及维生素B族等水溶性营养物质,适合术后或消化较弱的人群作为流质营养补充。但需注意汤中蛋白质含量仍低于瘦肉本身,不可替代肉类摄入。
2、促进消化
汤汁中的肌苷酸等呈味物质能刺激胃酸分泌,对于食欲不振或胃肠功能低下者,适量饮用有助于改善消化能力。但胃酸过多者可能出现反酸加重的情况。
3、辅助补血
红肉类熬制的汤汁含有血红素铁,相较于植物性铁更易被人体吸收,对缺铁性贫血患者有一定辅助作用。建议搭配维生素C丰富的蔬菜同食以提升吸收率。
潜在风险需重点关注:
1、嘌呤过高
长时间熬煮会使肉中的嘌呤大量溶出,每100g肉汤嘌呤含量可达150-300mg,痛风患者饮用可能诱发关节疼痛,高尿酸血症人群应严格控制摄入量。
2、脂肪过量
若使用五花肉等脂肪含量高的部位,汤汁中饱和脂肪酸浓度可达3-5g/100ml,长期过量饮用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建议选择纯瘦肉并冷藏去除表层浮油。
3、钠摄入超标
添加食盐、酱油等调味料后,单碗肉汤(300ml)的钠含量可能超过800mg,达到每日推荐摄入量的40%,高血压患者需特别注意控盐。
需要强调的是,熬煮时间超过2小时的肉汤易产生亚硝酸盐,建议现煮现喝且避免反复加热。健康人群每周饮用不宜超过3次,每次200ml为宜,同时需保证每日蔬菜、谷物等食物的均衡摄入。肾功能异常、代谢综合征患者饮用前应咨询营养科医师。
科普文章,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