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一般可分为四期,包括Ⅰ期(早期)、Ⅱ期(进展期)、Ⅲ期(塌陷期)以及Ⅳ期(骨关节炎期)。具体分期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及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1、Ⅰ期(早期)
此阶段股骨头内部骨细胞出现坏死,但骨骼外形尚未改变。患者可能无明显疼痛或仅出现间歇性髋部隐痛,X线检查通常无异常,需通过核磁共振(MRI)才能发现早期病变。
2、Ⅱ期(进展期)
坏死区域骨小梁结构开始破坏,股骨头表面可能出现囊性变或硬化带。CT检查可显示骨密度不均,患者疼痛频率增加,活动后髋关节僵硬感明显。
3、Ⅲ期(塌陷期)
股骨头承重区出现塌陷变形,关节面完整性受损。X线可见新月征或台阶状塌陷,患者出现行走困难、跛行及持续性疼痛,髋关节活动范围显著受限。
4、Ⅳ期(骨关节炎期)
股骨头严重变形且髋臼受累,关节间隙狭窄并伴随骨赘形成。患者常伴有剧烈疼痛、下肢缩短畸形,日常活动严重受限,多需进行关节置换手术。
若出现髋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建议尽早就诊完善CT或MRI检查。明确分期后,医生会根据病情轻重选择药物保守治疗、髓芯减压术或人工关节置换等方案,晚期患者需避免患肢过度负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