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耳洞前三天需注意保持局部清洁、避免触碰耳洞以及预防感染。日常护理主要包括定期消毒、防止摩擦刺激、合理使用药物等,有助于促进创面愈合。
1、保持清洁
打耳洞后前三天应每天用碘伏或医用酒精对耳洞周围皮肤进行消毒,每日至少2次。消毒时需轻柔旋转耳钉,确保消毒液渗入孔道内部,避免分泌物堆积。消毒后保持局部干燥,避免沾水,洗头时可使用防水耳罩。
2、避免触碰
日常避免用手触摸耳洞,防止细菌感染。睡觉时尽量平卧,避免压迫耳垂。穿脱衣物需小心,防止耳钉被拉扯或刮蹭。建议将长发束起,减少头发与耳洞的摩擦。
3、使用药物
可在耳洞周围薄涂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药膏,每日1-2次。若出现红肿疼痛,可遵医嘱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片等消炎药物。避免使用双氧水等刺激性液体冲洗,以免影响愈合。
日常需观察耳洞有无渗液、流脓或异常肿胀,若出现持续疼痛、发热等感染症状,应及时至医院耳鼻喉科或皮肤科就诊。恢复期间避免食用海鲜、辛辣食物,注意保持耳部通风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