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肿瘤局部化学消融疗法主要包括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消融、无水乙醇注射以及高强度聚焦超声等,具体方案需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制定。
1、射频消融
通过高频电流产生热量,使肿瘤组织局部温度升高至60℃以上,导致蛋白质变性及细胞坏死。该方法适用于直径小于3厘米的肝、肾等实体肿瘤,具有微创、恢复快的特点,可在影像引导下精准定位病灶。
2、微波消融
利用微波电磁场使组织内极性分子高速运动摩擦生热,温度可达100℃以上,能在更短时间内灭活肿瘤。对于靠近大血管的肿瘤或体积较大的病灶,其热效率优于射频消融,常用于肝癌、肺癌的治疗。
3、冷冻消融
通过氩气快速降温使肿瘤组织形成冰晶,再经氦气复温造成细胞膜破裂。该技术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适用于前列腺癌、骨肿瘤等,术中可通过CT或超声实时监测冰球形成范围。
4、无水乙醇注射
将高浓度乙醇直接注入肿瘤内,通过脱水、蛋白质凝固作用破坏癌细胞。多用于甲状腺囊肿、小肝癌的硬化治疗,尤其适合凝血功能较差或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但需多次注射确保疗效。
5、高强度聚焦超声
利用超声波穿透皮肤后在肿瘤部位聚焦产生高温,实现无创消融。适用于子宫肌瘤、胰腺癌等深部肿瘤,不会留下穿刺伤口,但对骨性结构或含气脏器的肿瘤应用受限。
患者在接受化学消融治疗前需完善影像学评估,严格掌握适应症。术后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遵循医嘱进行抗感染、止痛等对症处理,并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及影像学以评估疗效。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需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