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炭疽的常见症状包括皮肤溃疡、水疱、焦痂以及淋巴结肿大等,严重时可能伴随全身性反应。若出现相关表现需及时就医检查,避免延误治疗。
1、皮肤溃疡
感染初期皮肤表面可能出现红色小丘疹,逐渐发展为无痛性溃疡。病灶中心区域常呈现凹陷状,边缘隆起伴有明显红肿,局部质地较硬。溃疡面可能有少量渗出液,但通常不会出现明显化脓现象。
2、水疱
在发病后1-2天内,溃疡周围可能出现环状水疱。这些水疱直径多为1-3厘米,疱液初期清亮,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变为血性或浑浊。水疱壁薄且容易破裂,破溃后可能形成新的溃疡灶。
3、焦痂
病程进展至5-7天时,病灶中央会形成特征性黑色焦痂。这种焦痂质地坚硬干燥,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通常不会自行脱落。焦痂周围持续存在明显水肿,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直径超过5厘米的大片红肿区域。
4、淋巴结肿大
约60%患者会出现病灶附近淋巴结肿大,常见于腋窝或腹股沟区域。肿大的淋巴结直径可达2厘米以上,触诊时有明显压痛,但表面皮肤通常无红肿破溃。
5、全身症状
病情严重时可能出现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体温可升高至38-39℃,伴有寒战和肌肉酸痛,极少数病例可能出现败血症或感染性休克。
日常应避免接触病死动物及其制品,从事畜牧业等高危职业者需做好防护措施。出现可疑皮肤病灶应及时到感染科就诊,进行细菌培养等实验室检查。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循医嘱,保持创面清洁并完成全程抗生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