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草乌和制草乌通常可通过外观性状、气味及炮制方法进行区分。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加工方式不同,导致物理性质与毒性存在差异。
1、外观性状
生草乌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的干燥根茎,表面呈灰褐色至黑褐色,皱缩明显,质地坚硬且断面呈灰白色。制草乌经过炮制后,表面颜色较生草乌浅,常呈黄褐色或深黄色,皱缩程度减轻,质地变脆且断面颜色偏黄,部分可能出现裂隙。
2、气味差异
生草乌具有浓烈的辛辣味,口尝有强烈麻舌感,因其含有双酯型生物碱(如乌头碱),毒性较强。制草乌经过蒸煮或甘草水浸泡等炮制工艺后,辛辣气味明显减弱,麻舌感降低,双酯型生物碱水解为毒性较小的单酯型或胺醇型生物碱。
3、炮制方法
生草乌仅经过采挖、洗净、干燥等简单处理,未进行减毒加工。制草乌需将生品浸泡至内无干心后,加水煮沸4-6小时,或与甘草、黑豆等辅料共煮,直至口尝微有麻舌感,再切片干燥完成炮制。
由于两者均属于毒性中药材,普通人群不宜自行鉴别或使用。如需使用草乌类药材,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选择经过规范炮制的品种,避免误服生品导致中毒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