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脚可能与糖尿病足、下肢静脉曲张、真菌感染等疾病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损伤周围神经和血管,导致足部溃疡难以愈合。下肢静脉回流受阻会使皮肤营养供应不足,容易出现溃烂。真菌感染严重时可引发皮肤糜烂、渗液。
1、糖尿病足
糖尿病患者由于高血糖导致末梢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足部皮肤容易因轻微外伤或摩擦形成溃疡。常伴随足部麻木、刺痛感,伤口愈合缓慢。治疗需严格控制血糖,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注射液、二甲双胍片等药物,局部进行清创换药。
2、下肢静脉曲张
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导致血液淤积,皮肤长期处于缺氧状态,可能出现色素沉着、湿疹样改变,严重时形成静脉性溃疡。可通过穿戴医用弹力袜改善循环,必要时进行静脉曲张激光闭合术,遵医嘱使用地奥司明片、羟苯磺酸钙胶囊等药物。
3、真菌感染
足癣长期未规范治疗可能继发细菌感染,出现浸渍糜烂、渗出化脓,常见于足趾缝部位。可遵医嘱外用联苯苄唑乳膏、硝酸咪康唑散,严重者口服伊曲康唑胶囊。保持足部干燥,避免与他人共用鞋袜。
若发现足部皮肤持续溃烂、渗液或伴有异味,应及时到皮肤科或血管外科就诊。日常需注意足部清洁,穿着透气鞋袜,控制基础疾病。糖尿病患者应每日检查足部,避免烫伤或外伤,定期监测血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