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炎可能与细菌感染、支原体或衣原体感染以及尿道损伤等因素有关。具体病因需通过检查明确,建议患者及时就医规范治疗。
1、细菌感染
尿道炎最常见的病因是细菌通过尿道口逆行感染,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淋球菌感染引起的淋菌性尿道炎可通过性接触传播,患者可能出现尿道口脓性分泌物、排尿灼痛等症状。治疗时可使用头孢克肟片、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需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药物。
2、支原体或衣原体感染
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属于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主要病原体,常见于不洁性行为后。感染者可能出现尿道刺痒、晨起尿道口稀薄分泌物等症状。临床治疗多选用阿奇霉素片、盐酸多西环素片、罗红霉素分散片等药物,配偶需同时治疗以防交叉感染。
3、尿道损伤
导尿术、膀胱镜检查等侵入性操作可能损伤尿道黏膜,导致局部防御屏障破坏。尿道结石排出过程中造成的机械性损伤,或性生活过于剧烈引起的尿道挫伤,都可能继发细菌感染。这种情况需在控制感染的同时处理原发损伤,可配合使用银花泌炎灵片等中成药辅助治疗。
日常应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避免憋尿和过度劳累。治疗期间应禁止性生活,勤换洗内裤并进行煮沸消毒。若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持续加重,应及时到泌尿外科就诊,进行尿常规、病原体培养等检查,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