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艾灸有哪些功效与作用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艾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一般具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活血化瘀、防病保健、调节免疫等功效和作用。其通过燃烧艾绒产生的热力和药性刺激穴位,可对多种疾病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1、温经散寒

艾灸产生的温热效应能渗透入经络,促进气血运行。中医认为寒邪凝滞易导致疼痛,艾灸可驱散体内寒湿,对痛经、关节冷痛等寒性疾病有缓解效果,如对关元穴施灸可改善小腹冷痛。

2、扶阳固脱

艾火的热力具有补益阳气的特性,适用于阳气虚脱证候。临床常用于救治冷汗淋漓、四肢厥逆等亡阳危象,灸治神阙、气海等穴位能回阳救逆,对慢性腹泻等脾阳虚证也有改善作用。

3、活血化瘀

艾灸的热效应能扩张局部血管,加速血液循环。通过刺激膈俞、血海等穴位,可消散瘀滞,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后的局部青紫肿胀,对气滞血瘀型痛经也有缓解作用。

4、防病保健

定期艾灸足三里、关元等强壮穴位,可提升正气。中医理论认为此法能调节阴阳平衡,增强抗病能力,适合亚健康人群作为养生保健手段,但需注意施灸频次不宜过密。

5、调节免疫

现代研究表明艾灸可调节免疫细胞活性,促进细胞因子分泌。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能改善过敏体质,对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免疫相关疾病有辅助治疗效果,但需配合规范治疗。

艾灸操作时需注意保持环境通风,避免烫伤皮肤。孕妇腰腹部、糖尿病患者肢体末端、皮肤破损处禁用此法。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选穴,每周施灸2-3次为宜,出现口渴、咽痛等上火症状时应暂停。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