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患者进行刮痧时,通常可选择背部、颈前部、胸部以及上肢内侧等部位。刮痧作为中医外治法之一,需由专业人员操作,避免自行处理引发不良反应。
1、背部
常选择脊柱两侧的膀胱经区域,重点刮拭肺俞、风门等穴位。肺俞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该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具有宣肺止咳的功效。操作时沿脊柱两侧自上而下轻刮,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度,避免过度用力损伤皮肤。
2、颈前部
可刮拭天突穴至锁骨上窝区域。天突穴位于胸骨上窝中央,属任脉,可调理肺系疾病。刮拭时采用平补平泻手法,从咽喉部向下轻刮,有助于缓解咽喉刺激引发的咳嗽,但需避开气管表面皮肤。
3、胸部
重点刮拭膻中穴及两侧肋间隙。膻中位于两乳头连线中点,为气会之穴,能宽胸理气。操作时从胸骨向两侧腋中线方向刮拭,可配合云门、中府等肺经穴位,促进痰液排出,但需注意女性应避开乳房组织。
4、上肢内侧
沿手太阴肺经刮拭尺泽、孔最等穴位。尺泽穴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具有清肺热作用。从肘窝向手腕方向轻刮,可缓解肺热咳嗽症状,操作时需避开肘窝处的静脉血管。
需注意刮痧力度应均匀适度,出现紫红色痧痕即应停止。凝血功能异常、皮肤破损、严重心肺疾病患者及孕妇禁用此法。刮痧后需避风保暖,4小时内不宜洗澡。若咳嗽持续超过1周,或伴有发热、咯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肺部听诊、胸片等检查,排除肺炎、支气管扩张等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