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阴影是影像学检查中常见的描述性术语,可能与肺炎、肺结核、肺肿瘤、肺不张或肺栓塞等疾病有关。该表现需结合具体检查结果及临床症状进一步鉴别诊断。
1、肺炎
细菌或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导致肺部组织出现炎性渗出,在胸片或CT上呈现片状阴影。患者常伴有发热、咳嗽及黄痰等症状,一般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呋辛酯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治疗。
2、肺结核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影像学可见斑片状或结节状阴影。典型症状包括午后低热、盗汗及咯血,通常需规范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抗结核药物。
3、肺肿瘤
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影像学多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圆形阴影或分叶状团块。确诊需通过穿刺活检,治疗可能涉及手术切除、放疗或靶向药物,如吉非替尼片、奥希替尼片等。
4、肺不张
气道阻塞或外部压迫导致肺泡萎陷,影像学显示局部肺组织密度增高。治疗需解除阻塞因素,必要时通过支气管镜吸痰或放置支架,可配合氨溴索口服液等化痰药物。
5、肺栓塞
血栓堵塞肺动脉分支时,影像学可见楔形阴影。患者突发胸痛、呼吸困难,需紧急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华法林钠片等抗凝药物,严重者需行介入取栓术。
发现肺部阴影应及时到呼吸科就诊,通过增强CT、肿瘤标志物检测或支气管镜等检查明确病因。避免自行判断病情,需由专业医生根据具体病因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