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经期通常指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脱落并伴随出血的生理阶段,主要包括经血排出、激素变化、身体反应等过程。以下是具体分析:
1、经血排出
经期时子宫内膜因激素水平下降而脱落,混合血液、黏液及组织碎片从阴道排出,形成经血。此过程一般持续3~7天,出血量约20~80毫升。
2、周期特点
正常月经周期为21~35天,平均28天。经期结束后,卵巢进入卵泡发育阶段,子宫内膜在雌激素作用下逐渐增厚,为下次排卵做准备。
3、激素变化
月经周期受雌激素、孕激素调控。经期初雌激素处于低谷,随着卵泡发育逐渐回升;排卵后孕激素升高,若未受孕则激素骤降引发内膜脱落。
4、常见症状
部分女性会出现下腹坠胀、腰酸、乳房胀痛等不适,这与前列腺素分泌引发子宫收缩有关。少数可能出现头痛、情绪波动等经前综合征表现。
5、注意事项
经期需保持外阴清洁,每2~3小时更换卫生巾;避免盆浴、剧烈运动及生冷饮食;出现严重痛经、经量过多或周期紊乱时应及时就医检查。
女性在经期应注意观察自身周期规律和身体反应,必要时可通过热敷、适量运动缓解不适。若伴有异常出血、持续腹痛或周期长期不规律,建议到妇科进行激素检测、超声检查等,排除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