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不舒服可以吃抑酸药、胃黏膜保护剂、促胃动力药、消化酶制剂等药物缓解症状,但需遵医嘱使用。常见的药物包括奥美拉唑、铝碳酸镁、多潘立酮、复方消化酶以及克拉霉素等,具体用药需根据病因选择。
1、抑酸药
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可通过阻断胃壁细胞上的质子泵,减少胃酸分泌,适用于胃痛、反酸、烧心等症状。这类药物建议餐前半小时服用,疗程通常为4-8周,长期使用需警惕低镁血症风险。
2、胃黏膜保护剂
铝碳酸镁、硫糖铝等药物可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层,中和过多胃酸,缓解胃胀、灼热感。咀嚼片剂型需充分嚼碎后服用,服用后可能出现大便颜色变深,属于正常药物代谢现象。
3、促胃动力药
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药物通过增强胃蠕动促进排空,适用于餐后饱胀、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需注意多潘立酮可能引发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60岁以上患者应谨慎使用。
4、消化酶制剂
复方消化酶、胰酶肠溶胶囊等药物能补充胰脂肪酶、蛋白酶等消化酶,帮助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和脂肪,改善食欲不振、早饱等症状。建议随餐服用,肠溶制剂不可嚼碎。
5、抗生素
若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常需联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等抗生素进行根治治疗。抗生素使用需严格遵循14天疗程,治疗期间可能出现腹泻、口腔异味等不良反应。
出现胃部不适建议先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若症状持续超过1周或伴有呕血、黑便、消瘦等情况,应及时进行胃镜等检查。用药期间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如抑酸药可能影响铁剂吸收,促胃动力药不宜与抗胆碱药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