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下鼻甲肥大的治疗需根据病因及严重程度选择,常见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若存在鼻塞、呼吸不畅等症状,建议尽早就医评估。
1、药物治疗
对于过敏性鼻炎或感染引起的下鼻甲肥大,可遵医嘱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糖皮质激素减轻黏膜水肿;合并鼻塞严重时短期使用盐酸羟甲唑啉滴鼻液收缩血管,但连续使用不超过7天。若为过敏性因素,可联合氯雷他定片等抗组胺药物。
2、物理治疗
对药物效果不佳者,可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微波或激光治疗。这些方式通过热效应使鼻甲黏膜下组织萎缩,改善通气功能,治疗时间约15-30分钟,门诊即可完成。
3、手术治疗
重度肥大伴鼻腔结构异常者,需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或黏膜下骨切除术。手术在全麻或局麻下进行,术后需配合鼻腔冲洗、抗感染等处理,恢复期约2-4周。具体术式需经鼻内镜和CT检查后确定。
日常需避免接触粉尘、花粉等过敏原,保持室内湿度50%-60%。若出现持续性鼻塞、睡眠呼吸暂停等情况,应及时到耳鼻喉科复诊,避免自行长期使用血管收缩剂导致药物性鼻炎。治疗方案应由医生根据鼻腔通气功能检测结果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