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空洞症的症状主要包括感觉异常、运动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肌肉萎缩以及疼痛等,具体表现因病变部位和进展程度而异。
1、感觉异常
患者常出现痛觉和温度觉减退或缺失,典型表现为对冷热刺激不敏感,甚至出现皮肤烫伤而不自知。触觉和深感觉相对保留,形成“分离性感觉障碍”。随着空洞扩大,可能向肢体或躯干蔓延。
2、运动障碍
早期表现为上肢肌力下降、肌肉僵硬,后期可能出现下肢痉挛性瘫痪。部分患者出现腱反射亢进或病理反射阳性,手部精细动作困难,如扣纽扣、写字等。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常见皮肤营养障碍,表现为皮肤干燥、无汗或多汗,严重时出现皮肤溃疡。部分患者伴有排尿障碍,如尿潴留或尿失禁,少数出现霍纳综合征(眼睑下垂、瞳孔缩小)。
4、肌肉萎缩
病变累及脊髓前角细胞时,手部小肌肉进行性萎缩,形成“爪形手”。肩胛带肌肉和肋间肌萎缩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常见于颈段空洞症患者。
5、疼痛
约30%患者出现颈肩部或上肢放射性疼痛,可能与神经根受压或继发炎症有关。疼痛多为持续性钝痛,夜间加重,伴随麻木或针刺感。
若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诊神经科,通过磁共振成像(MRI)明确诊断。日常生活中需避免颈部剧烈运动,注意肢体保暖,定期进行神经功能评估。治疗方案需根据空洞位置、病因及神经损伤程度制定,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