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偏高可能是肝病,但也可能是心脏疾病、肌肉损伤等其他原因所致,需结合其他指标和检查结果综合判断。AST即谷草转氨酶,广泛存在于肝脏、心肌、骨骼肌等组织中,其升高需具体分析。
1、肝脏疾病
病毒性肝炎、脂肪性肝病、肝硬化等肝病是AST升高的常见原因。例如,急性肝炎发作时,肝细胞受损会导致AST大量释放入血,此时可能伴随ALT(谷丙转氨酶)同步升高,但AST/ALT比值可能小于1。若AST持续偏高且比值大于1,需警惕肝硬化或肝癌可能。
2、心脏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等心脏病变可导致AST显著升高。因心肌细胞富含AST,当心肌缺血坏死时,AST通常在发病后6-12小时开始上升,24-48小时达峰值,此时需结合心电图、肌钙蛋白等检查明确诊断。
3、肌肉损伤
剧烈运动、挤压伤、多发性肌炎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症,会导致AST与CK(肌酸激酶)同时升高。此类情况AST升幅通常小于ALT,且伴随肌痛、尿色加深等症状,需通过肌电图、肌肉活检等进一步鉴别。
AST升高的具体原因需结合病史、症状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若发现AST异常,建议及时就医完善肝功能八项、心脏彩超、肌酶谱等检查,避免自行解读指标延误病情。日常应注意避免饮酒、过度劳累等加重脏器负担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