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升高可能与日常饮食不当、缺乏运动、遗传因素等原因有关,长期未干预容易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建议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并结合药物治疗进行干预。
1、饮食不当
长期食用肥肉、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食物,会显著增加外源性脂质摄入。这类食物中的饱和脂肪酸会提升肝脏合成低密度脂蛋白的能力,导致血脂异常升高。日常应注意减少红肉摄入,增加深海鱼类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2、缺乏运动
久坐不动会导致能量消耗减少,多余热量转化为甘油三酯在脂肪细胞堆积。运动不足还会降低脂蛋白脂肪酶活性,影响极低密度脂蛋白的代谢清除。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
3、遗传因素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因LDL受体基因突变,导致低密度脂蛋白清除障碍。这类患者可能在青少年时期就出现黄色瘤、角膜弓等体征。可通过基因检测明确诊断,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依折麦布片、普罗布考片等药物控制。
若通过生活方式调整3-6个月后血脂仍未达标,应及时就医进行脂蛋白电泳等专项检查。心内科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降脂方案,必要时联合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同时需定期监测肝功能、肌酸激酶等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