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杰氏病是一种罕见的皮肤恶性肿瘤,主要分为乳腺派杰氏病和乳腺外派杰氏病两种类型。该病通常表现为皮肤局部出现红斑、糜烂或湿疹样改变,多发生于乳头、会阴等部位。
乳腺派杰氏病常见于女性乳头及乳晕区域,常伴随乳腺癌发生,病理特征为表皮内存在恶性派杰细胞。乳腺外派杰氏病则可发生于腋窝、外生殖器等富含顶泌汗腺的部位,可能与局部腺体恶性肿瘤或慢性炎症刺激有关。典型症状包括皮肤持续瘙痒、渗出性皮损以及边界不清的红色斑块,易被误诊为湿疹或皮炎。诊断需通过病理活检确认特征性肿瘤细胞的存在,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评估是否伴有内脏恶性肿瘤。
该病的治疗需根据病理类型和分期制定方案,早期病例可通过手术切除病灶,晚期可能需要结合放疗或靶向治疗。局部病变可遵医嘱使用氟尿嘧啶乳膏、咪喹莫特乳膏等药物进行干预。日常应注意保持患处皮肤清洁,避免搔抓和刺激性洗护用品,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若发现皮肤异常改变持续不愈,应及时到皮肤科或肿瘤专科就诊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