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129mmHg低压90mmHg是否需要吃药,通常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判断。若为初次测量且无其他危险因素,一般暂时无需用药;若多次测量均偏高或伴随其他疾病,则可能需遵医嘱用药。
1、初次测量且无其他危险因素
若患者无糖尿病、心脏病、肾脏疾病等基础病,且仅单次家庭自测血压偏高,可能因情绪紧张、测量误差等因素导致数值异常。建议连续监测血压7天,每日早晚各测1次,每次测量间隔2分钟,取平均值作为参考,此期间可通过低盐饮食、规律运动等方式干预。
2、多次测量持续偏高
若经过1-2周监测,舒张压(低压)持续大于等于90mmHg,特别是伴有晨起头晕、颈项僵直等症状时,可能提示高血压。40岁以上人群或合并吸烟、肥胖等高危因素者,通常需要启动药物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氢氯噻嗪片等降压药物。
3、合并靶器官损害或并发症
当出现蛋白尿、左心室肥厚等靶器官损害,或并发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时,即便血压轻度升高也需积极治疗。妊娠期女性出现类似血压值需警惕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应及时到产科就诊。
血压受测量时间、体位、情绪等多种因素影响,建议使用经过认证的电子血压计,测量前静坐5分钟,双脚平放地面,袖带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若调整生活方式1-3个月后血压仍未达标,或出现视力模糊、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到心血管内科就诊完善动态血压监测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