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如何降低尿蛋白水平

徐信群 普内科 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尿蛋白水平升高可能与肾脏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因素有关,降低方法主要包括控制原发病、药物治疗、调整饮食等。具体需结合病因制定治疗方案,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控制原发病

若由糖尿病或高血压引起,需积极调控血糖及血压。糖尿病患者可遵医嘱使用胰岛素、二甲双胍等药物;高血压患者常用氨氯地平、缬沙坦等降压药,同时定期监测相关指标。

2、药物治疗

肾病患者可选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减少蛋白漏出。若存在免疫因素,可能需使用泼尼松、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需严格遵循医嘱。

3、调整饮食

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0.6-0.8g/kg体重,优先选择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减少盐分摄入,每日食盐量低于5g,避免腌制食品。合并水肿者需限制饮水量。

4、改善生活方式

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保持BMI在18.5-23.9kg/m²范围内。避免滥用肾毒性药物如布洛芬、庆大霉素。

尿蛋白持续升高可能提示肾功能损伤,建议每3-6个月复查尿常规、肾功能等指标。若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3.5g或出现血尿、水肿等症状,需及时肾内科就诊,必要时进行肾穿刺活检明确病理类型。治疗期间避免自行服用偏方或保健品,防止加重肾脏负担。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