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肝脏的常见项目包括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具体选择需结合个人症状、病史以及医生的建议,通常需要综合多项检查结果来评估肝脏健康状况。
1、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是评估肝功能的基础项目,主要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升高常提示肝细胞损伤,胆红素异常可能反映胆汁代谢或排泄障碍,白蛋白水平可帮助判断肝脏合成功能。此外,血液检查还可筛查病毒性肝炎抗体、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抗体等。
2、影像学检查
肝脏超声是最常用的无创检查,能观察肝脏形态、大小、质地以及是否有占位性病变。对于疑似肿瘤、囊肿或血管异常者,可进一步进行CT或磁共振成像检查,这些技术能提供更清晰的断层图像。弹性成像技术如FibroScan可用于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对慢性肝病患者有重要参考价值。
3、其他检查
肝穿刺活检属于有创检查,但在诊断不明原因的肝炎、肝纤维化或肿瘤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存在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可通过无创肝纤维化扫描替代。部分情况下需进行基因检测,如遗传代谢性肝病疑似者。对于黄疸患者,可能需结合尿液检测分析胆红素类型。
日常应注意避免饮酒、规律作息并控制体重,减少脂肪性肝病风险。若出现食欲减退、皮肤黄染或肝区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完善相关检查。具体检查方案需由医生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不建议自行选择检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