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常见表现包括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等,通常可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日常调理以及住院治疗等方式进行干预。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由医生制定。
1、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纠正负面思维模式,改善情绪调节能力;人际关系疗法侧重解决人际冲突和社会功能恢复;心理疏导可提供情感支持,每周1-2次规律治疗能有效缓解轻度抑郁症状。
2、药物治疗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是主要治疗药物,常用氟西汀片、舍曲林胶囊、帕罗西汀片等,起效需2-4周。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适用于难治性病例,需注意口干、便秘等副作用。药物调整应在精神科医生指导下进行。
3、物理治疗
重复经颅磁刺激通过磁场调节前额叶皮质神经活动,每周3-5次治疗。光照疗法对季节性抑郁效果显著,建议每日清晨接受30分钟特定波长光照。电休克治疗适用于伴有严重自杀倾向或拒食患者。
4、日常调理
保持规律作息,建议固定就寝和起床时间。每日30分钟有氧运动可促进内啡肽分泌,瑜伽和冥想有助于缓解焦虑。营养方面需保证Omega-3脂肪酸和B族维生素摄入,深海鱼、坚果都是良好来源。
5、住院治疗
对于存在自伤自杀风险、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或严重拒食的患者,需住院实施封闭管理。住院期间进行药物滴定、危机干预和多学科团队治疗,平均住院周期为4-8周。
出现抑郁症状建议尽早就诊精神心理科,规范治疗下60-70%患者可获得临床治愈。治疗期间需定期复诊评估,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家属应给予充分理解陪伴,共同制定康复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