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性肝病患者可通过调整饮食、适量运动、药物治疗、减重手术、肝移植等方式进行治疗,需结合具体病情选择合适方法。日常调整无效或病情严重时,应及时就医干预。
1、调整饮食
建议采用低脂、低糖、高纤维的膳食模式,每日减少500-750千卡热量摄入。严格限制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及含糖饮料的摄入,增加全谷物和深色蔬菜占比,有助于降低肝脏脂肪沉积。
2、适量运动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自行车等。配合每周2次抗阻训练,可通过促进脂肪酸氧化,使肝脏脂肪含量降低10%以上。运动时心率应达到(170-年龄)次/分的靶心率。
3、药物治疗
对于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非诺贝特胶囊等调脂药。胰岛素抵抗者适用二甲双胍缓释片,严重肝纤维化患者可考虑使用奥贝胆酸。用药期间需每3个月监测肝功能指标。
4、减重手术
BMI大于等于32.5且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经生活方式干预无效时,袖状胃切除术可使85%患者肝脏脂肪变性程度改善。术后需长期补充复合维生素,预防营养缺乏。
5、肝移植
终末期肝硬化患者MELD评分大于等于15分时,肝移植术后1年生存率可达90%。需严格筛查供体匹配度,术后终身服用他克莫司等免疫抑制剂,定期监测排斥反应。
脂肪性肝病患者应每6个月复查肝脏超声和肝功能,戒酒并保持规律作息。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循剂量要求,出现黄疸或凝血异常时立即就诊。合并糖尿病者需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血压维持在130/80mmHg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