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通常由遗传因素、自然衰老、营养缺乏、精神压力或疾病因素引起,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或医疗手段改善。常见治疗方法包括营养补充、减压调理、染发护发、疾病治疗及药物治疗等。
1、遗传因素
基因决定了毛囊黑色素细胞的活性周期,部分人群在青少年时期就会出现家族性白发,这类情况无法通过后天干预逆转。
2、自然衰老
随着年龄增长,毛囊中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导致黑色素合成减少,通常从40岁开始出现鬓角、头顶等部位零星白发。
3、营养缺乏
长期缺乏维生素B12、铜、锌等微量元素会影响黑色素生成,可能出现头发灰白、干枯易断等症状,可通过摄入动物肝脏、坚果等食物改善。
4、精神压力
长期焦虑、熬夜会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导致毛乳头血管收缩,黑色素细胞功能受损,出现短期内白发骤增的情况。
5、疾病因素
白癜风、甲状腺功能异常、恶性贫血等疾病会引起局部或广泛性白发,患者常伴有皮肤白斑、乏力、体重异常等症状。
日常可通过摄入黑芝麻、核桃等富含微量元素的食物,配合头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若白发伴随头晕、皮肤病变等症状,需及时就诊排查甲状腺功能、血常规等项目。确诊疾病后,可遵医嘱使用维生素B12片、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左甲状腺素钠片等药物治疗原发病。染发剂选择应避免含苯二胺类致敏成分,建议每年染发不超过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