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流鼻涕可以通过日常护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及时就医等方式缓解症状。具体需根据病因选择合适的方法,并注意避免自行用药。
1、日常护理
若因受凉或普通感冒导致流鼻涕,需加强保暖,避免吹风。可用生理盐水滴鼻软化分泌物后,用吸鼻器清理鼻腔。适当增加空气湿度,多喂温水促进新陈代谢。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少量多次哺乳,避免呛咳。
2、药物治疗
病毒感染引起的流鼻涕伴发热时,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滴剂。过敏因素导致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氯雷他定糖浆等抗组胺药物。若合并细菌感染,应根据血常规结果选用阿莫西林颗粒等抗生素。
3、物理治疗
鼻塞严重时可用热毛巾敷鼻翼两侧,或让宝宝吸入温热蒸汽。睡觉时抬高头部15-20度,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在50%-60%。定期用棉签沾取橄榄油滋润鼻腔黏膜。
4、就医建议
若流涕超过10天且呈黄绿色脓涕,或伴随持续高热、呼吸急促、拒奶等情况,需警惕鼻窦炎、肺炎等并发症,应及时到儿科就诊。出现阵发性连咳、喘息等症状时,需排除百日咳或支气管炎。
家长应避免随意使用成人感冒药或民间偏方。用药前需确认药物适用年龄,2月龄以下婴儿出现流涕发热需立即就医。日常注意保持居室通风,避免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定期清洗鼻腔分泌物可有效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