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生活方式调整以及定期复查等,需根据病情选择合适方案。具体治疗方案需由医生评估后制定,患者应积极配合。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基础手段,可改善心肌供血及预防并发症。常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抑制血小板聚集,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降低心肌耗氧,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节血脂稳定斑块。若存在心绞痛发作,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扩张血管缓解症状。
2、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严重狭窄者可考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通过球囊扩张狭窄血管并植入支架,恢复血流畅通。适用于单支或多支血管病变但解剖结构适宜的患者,术后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防止支架内血栓。
3、手术治疗
多支复杂病变或左主干病变患者可能需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搭桥手术)。取患者自身血管作为桥血管,绕过堵塞段建立新的血流通路,适用于介入治疗困难或合并糖尿病等高风险人群。
4、生活方式调整
每日保持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采用低盐低脂饮食,控制每日钠盐摄入量低于5g。严格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肥胖者需通过合理膳食将BMI控制在24以下,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
5、定期复查
每3-6个月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每年进行冠状动脉CT或运动负荷试验。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出现胸痛加重或休息时发作需立即就医。
心肌缺血患者需遵医嘱规范用药,不得擅自停用抗血小板或调脂药物。介入或手术治疗后应严格遵循二级预防措施,随身携带急救药物。日常注意识别心绞痛与心肌梗死区别,持续性胸痛超过20分钟伴大汗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