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升高是否严重不能一概而论,可能由生理性因素或病理性因素引起,需结合具体原因判断。生理性升高常见于妊娠期、剧烈运动后,病理性升高可能与静脉血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恶性肿瘤等疾病相关。
1、生理性原因
妊娠期女性体内凝血和纤溶系统活跃,可能导致D-二聚体水平轻度升高,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剧烈运动后因肌肉组织微损伤引发的短暂性纤溶亢进,也可能出现一过性升高,休息后多可自行恢复。
2、静脉血栓栓塞
下肢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患者中,D-二聚体可作为血栓形成的标志物。此时需进行血管超声、CT肺动脉造影等检查,确诊后需遵医嘱使用利伐沙班片、达肝素钠注射液、华法林钠片等抗凝药物治疗。
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在严重感染、创伤或产科急症时,D-二聚体常显著升高并伴随血小板减少。这种情况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抢救,同时可能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等血液制品。
若体检发现D-二聚体升高,建议完善凝血功能、影像学检查等进一步评估。伴有胸痛、呼吸困难或肢体肿胀等症状时,应及时到急诊科或血液科就诊。日常应注意避免久坐不动,高危人群可穿着弹力袜预防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