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鳕鱼食用有哪些健康风险

王雯 营养科 副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鳕鱼食用可能存在重金属蓄积、过敏反应、寄生虫感染、组胺中毒以及假冒伪劣产品等健康风险。日常需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并注意加工和烹饪方式。

1、重金属蓄积

部分鳕鱼属于深海大型鱼类,可能通过食物链富集汞等重金属。长期过量食用可能造成神经系统损伤,尤其是孕妇、儿童等敏感人群更需控制摄入量。

2、过敏反应

鳕鱼含有组氨酸和特定蛋白质,易引发过敏体质者出现皮肤瘙痒、喉头水肿等Ⅰ型超敏反应。严重过敏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需立即就医处理。

3、寄生虫感染

异尖线虫等寄生虫可能存在于鳕鱼肌肉组织中。生食或未彻底烹煮时,活体寄生虫可侵入人体消化道,引发腹痛、恶心等症状,冷冻处理或高温烹煮可有效灭活。

4、组胺中毒

保存不当导致鱼肉腐败时,组氨酸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过量组胺。食用后可能出现面部潮红、头痛、心悸等中毒症状,通常发生在食用后2小时内。

5、假冒产品风险

市场存在用油鱼冒充鳕鱼的情况。油鱼含蜡酯难以消化,过量食用可能引发腹泻、脂肪泻等消化道症状,婴幼儿及消化功能弱者应特别注意鉴别。

建议选择具有溯源标识的正规产品,每周食用量控制在200-300克。烹饪时确保中心温度达到63℃以上并持续15秒,剩余鱼肉需在-18℃以下冷冻储存。若食用后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诊并保留食物样本供检测。

科普文章,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