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癌的五大早期症状通常包括局部疼痛、肿胀或肿块、病理性骨折、活动受限以及全身症状如体重减轻等。若出现上述表现,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局部疼痛
骨癌早期常出现持续性或间歇性疼痛,夜间可能加重。疼痛初期多为隐痛,随着肿瘤生长逐渐加剧,活动后疼痛感更为明显,可能与肿瘤侵犯骨膜或周围组织有关。
2、肿胀或肿块
病变部位可能出现逐渐增大的肿块,质地较硬且边界不清,局部皮肤温度可能升高。触摸肿块时可能伴随压痛,若肿瘤靠近关节,还可引起关节积液。
3、病理性骨折
由于肿瘤侵蚀骨质导致骨强度下降,轻微外力即可引发骨折,常见于承重骨如股骨或脊柱。这类骨折愈合困难,且骨折后疼痛和肿胀会突然加重。
4、活动受限
肿瘤生长可能压迫周围神经、血管或关节结构,导致肢体活动范围减小。例如脊柱肿瘤可引起脊柱僵硬,骨盆肿瘤可能影响行走功能。
5、全身症状
部分患者会出现乏力、低热、体重下降等全身性表现,多见于恶性程度较高的骨肉瘤或转移性骨癌,与肿瘤消耗及机体代谢异常相关。
骨癌早期症状易与关节炎、运动损伤混淆,若疼痛持续加重或出现不明原因肿块,需尽早进行X线、CT或病理活检。确诊后应根据肿瘤类型和分期,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手术、放疗或化疗等综合治疗,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