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带受损通常可以治疗,具体治疗效果需根据受损程度、病因以及治疗及时性等因素综合判断。多数情况下,通过合理干预可明显改善症状或恢复功能。
1、急性炎症或过度用声
若声带受损由急性喉炎、过度喊叫引起,一般可通过噤声、雾化吸入(如布地奈德混悬液)及口服药物(如阿莫西林胶囊、蓝芩口服液)缓解炎症,多数患者1~2周可恢复。
2、声带小结或息肉
良性增生性病变可能导致持续声嘶,轻症者可尝试嗓音训练联合药物治疗(如金嗓散结丸);若保守治疗无效或息肉较大,需行支撑喉镜下显微手术切除,术后嗓音功能多可逐步恢复。
3、慢性损伤或恶性肿瘤
长期烟酒刺激、反流性咽喉炎引起的慢性声带黏膜病变需长期管理,如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控制反流;喉癌等恶性肿瘤则需根据分期选择放疗、化疗或喉部分切除手术,早期发现者5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
出现声嘶、发声费力等症状超过2周未缓解,建议尽早就诊耳鼻喉科,完善电子喉镜等检查。日常需避免吸烟、饮酒、辛辣饮食,用声较多者可学习腹式呼吸等科学发声方法,教师、歌手等职业人群建议定期进行嗓音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