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初期也称为急性HIV感染期,通常在感染后2-4周出现症状。常见表现包括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咽痛及肌肉痛等,但个体差异较大,需结合高危行为史和检测结果综合判断。
1、发热
约70%的感染者会出现持续1-2周的低热或高热,体温多在38-40℃之间波动,可能伴有夜间盗汗。这是由于病毒快速复制引发免疫系统强烈反应所致。
2、皮疹
约50%患者会出现红色斑丘疹,多分布于胸背部,偶见于四肢和面部。皮疹通常无痛痒感,1-3周内自行消退,与病毒血症引起的皮肤血管炎症反应有关。
3、淋巴结肿大
颈部、腋窝或腹股沟淋巴结可能出现对称性肿大,直径多超过1cm,触诊质地较硬但无压痛。这种反应是免疫系统激活的表现,可能持续数周至数月。
4、咽痛及肌肉痛
约40%感染者伴随明显的咽部红肿疼痛,约30%出现全身肌肉关节酸痛。这些症状与病毒血症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相关,常被误诊为流感。
5、乏力头痛
约25%患者出现持续疲劳感和钝性头痛,可能伴随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消耗性症状。这与病毒直接破坏CD4+T淋巴细胞导致免疫力下降有关。
需注意的是,约20%感染者可能无明显症状。若近期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共用针具等HIV暴露风险,并出现上述症状组合,建议在窗口期后(高危行为后2-6周)进行HIV抗体检测或核酸检测。目前早期开展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毒复制,建议确诊后立即到传染病专科医院接受规范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