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脚气的方法主要包括外用抗真菌药物、口服药物、保持足部清洁干燥、处理继发感染以及预防复发等。患者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
1、外用抗真菌药物
脚气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外用药物可直接抑制真菌生长。常用联苯苄唑乳膏、酮康唑乳膏、特比萘芬喷雾剂等,需每日涂抹于患处及周围皮肤,持续使用2-4周。用药前需清洁并擦干足部,避免药物被汗液稀释。
2、口服药物
对于顽固性感染或伴有甲癣的患者,可口服伊曲康唑胶囊、特比萘芬片、氟康唑胶囊等。这类药物通过血液循环到达感染部位,抑制真菌细胞膜合成,疗程通常需要2-6周。肝功能异常者需慎用,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
3、保持足部清洁干燥
每天用温水清洗足部并及时擦干,特别是趾缝部位。建议穿着棉质吸汗袜,避免连续两天穿同一双鞋,可使用抗真菌足粉保持干燥。潮湿环境易导致真菌繁殖,保持干燥可加速皮肤恢复。
4、处理继发感染
搔抓导致的皮肤破损可能继发细菌感染,表现为红肿渗液。此时需先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控制感染,严重者可短期口服头孢克肟片或阿莫西林胶囊。待细菌感染控制后再继续抗真菌治疗。
5、预防复发
治疗后需将旧袜子、鞋垫煮沸消毒,避免与家人共用拖鞋、洗脚盆。公共浴室建议穿防水拖鞋,日常可交替使用不同抗真菌喷剂。若出现趾间脱屑或瘙痒,应立即重启治疗以防复发。
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循医嘱完成疗程,不可症状缓解后自行停药。合并糖尿病或免疫缺陷患者应及时告知医生,可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日常注意选择透气性好的鞋子,运动后及时更换鞋袜,避免长期处于湿热环境诱发真菌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