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阵发症是一种以反复发作性眩晕为主要表现的周围性前庭疾病,可能与血管压迫前庭神经、局部炎症或神经异常放电等因素有关。该病发作时通常伴随旋转性眩晕、恶心呕吐、平衡障碍等症状,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较短,但易反复出现。
前庭阵发症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血管压迫前庭神经导致神经纤维脱髓鞘改变是常见诱因,这种情况多见于中老年群体。患者在体位变动或头部转动时可能诱发眩晕,发作时可能出现水平旋转性眼震,但无耳鸣及听力下降等耳蜗症状。临床上需通过前庭功能检查、头颅MRI等排除听神经瘤、梅尼埃病等疾病。治疗方面通常采用卡马西平片、奥卡西平片等抗神经异常放电药物,配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对于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能需要微血管减压术。
日常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快速转头或体位骤变。发作期间应保持静卧,防止跌倒受伤。若出现频繁眩晕发作,需及时到神经内科就诊进行系统评估,不建议自行服用止晕药物掩盖症状,以免延误器质性疾病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