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中性粒细胞偏低是怎么回事

汤多壮 血液内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中性粒细胞偏低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病毒感染、药物影响、血液系统疾病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诊明确病因。中性粒细胞减少可能引发乏力、反复感染等症状,需积极对因治疗。

1、生理性原因

长期精神紧张、过度疲劳或妊娠期等生理状态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暂时性偏低,通常调整作息、保持充足睡眠后数值可逐渐恢复,一般无需特殊治疗。

2、病毒感染

流感病毒、EB病毒等感染可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中性粒细胞生成减少。此类患者常伴有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一般可遵医嘱使用利可君片、鲨肝醇片、维生素B4片等升白细胞药物,同时配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原发病。

3、血液系统疾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等疾病会直接影响骨髓造血微环境,造成中性粒细胞持续降低。此类情况需通过骨髓穿刺、基因检测等检查确诊,通常需采取免疫抑制剂治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常用药物包括环孢素软胶囊、司坦唑醇片、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等。

若血常规检查提示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持续低于1.5×10⁹/L,建议及时到血液科就诊,完善外周血涂片、骨髓细胞学检查及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日常生活中需注意饮食均衡,适当增加高蛋白食物摄入,避免接触苯类化学物质及电离辐射等可能损伤骨髓功能的危险因素。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