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结膜下出血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王安安 眼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三甲

结膜下出血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观察等待、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原发病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处理。多数情况下出血可自行吸收,若伴随其他症状需及时就医。

1、观察等待

结膜下出血通常无明显不适,且出血范围较小、无继续扩大时,一般无需特殊处理。血液会在7-14天内逐渐吸收,期间避免揉搓眼睛、剧烈运动或用力屏气,防止出血加重。

2、物理治疗

出血初期(24小时内)可进行冷敷,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促进血管收缩减少渗出。48小时后改为热敷,每次15分钟,每日3次,加速瘀血吸收。注意敷眼时需保持清洁,避免感染。

3、药物治疗

若伴随结膜充血、干涩感,可遵医嘱使用人工泪液(如玻璃酸钠滴眼液)缓解不适。合并感染时需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等抗生素。高血压患者需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氨氯地平片等控制血压。

4、原发病治疗

由糖尿病、凝血功能异常等全身疾病引起者,需在内科医生指导下调控血糖或使用维生素K1、氨甲环酸等改善凝血功能。过敏性结膜炎导致的出血需联合奥洛他定滴眼液抗过敏治疗。

5、手术治疗

因外伤导致巩膜裂伤或持续性出血时,可能需手术缝合或电凝止血,但此类情况较为罕见。术后需定期复查,监测愈合情况。

日常需注意眼部卫生,避免佩戴隐形眼镜直至出血吸收。若出血反复发作、视力下降或伴随眼痛、分泌物增多,应及时到眼科就诊排查角膜炎、青光眼等并发症。用药期间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增减药量。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