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疹的典型症状包括突发高热、热退疹出以及伴随的轻微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治疗方法以退热、补液及对症支持为主。若患儿出现并发症或病情加重,需及时就医进行抗病毒等针对性治疗。
1、退热治疗
小儿急疹通常以突发高热为首发症状,体温可达39-40℃。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等退热药物,需注意两次用药间隔不少于4小时,24小时内不超过4次。
2、皮肤护理
皮疹多在发热3-5天后出现,呈现玫瑰色斑丘疹,多从躯干向四肢扩散。建议穿着柔软棉质衣物,避免抓挠刺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通常无需特殊药物处理,2-3天内可自行消退。
3、补液支持
持续高热易导致脱水,可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或口服补液盐。母乳喂养婴儿应增加哺乳频次,已添加辅食的患儿可适量饮用米汤、苹果汁等流质食物,保证每日尿量达6-8次。
4、抗病毒治疗
对于免疫功能低下或出现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的患儿,需住院进行更昔洛韦注射液、干扰素雾化等抗病毒治疗。用药期间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疗程通常不超过5-7天。
5、并发症处理
约10%患儿可能出现热性惊厥,发作时应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口鼻分泌物,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地西泮注射液。合并中耳炎时可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需足疗程规范使用。
患儿发病期间应保持居室通风,每日测量体温4-6次并做好记录。若持续高热超过72小时、出现喷射性呕吐或意识改变等神经系统症状,需立即前往儿科急诊。家长切勿自行使用抗生素或抗过敏药物,所有治疗均应在儿科医师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