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膜炎是一种由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脑膜和脊髓膜急性炎症性疾病,属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范畴。该病起病急骤,进展迅速,需及时诊治以避免严重并发症。
1、病因
最常见的病原体为病毒(如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和细菌(如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真菌或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相对少见,但可能发生于免疫力低下人群。此外,部分非感染因素如药物反应或肿瘤也可能引发类似症状。
2、症状
典型表现为发热、剧烈头痛、颈部僵硬(脑膜刺激征),常伴恶心呕吐、畏光及意识改变。婴幼儿可能出现前囟膨隆、拒食、异常哭闹等非特异性表现。严重者可出现癫痫发作、昏迷或休克。
3、诊断
需结合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生化及病原学检测,配合血常规、影像学(CT/MRI)等综合判断。脑脊液压力升高、细胞数异常及蛋白质含量变化是重要诊断依据。
4、治疗
细菌性脑膜炎需立即静脉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万古霉素),病毒性以对症支持为主,重症可考虑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同时需控制颅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给予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
5、预防
接种流脑疫苗、肺炎球菌疫苗是有效预防手段。密切接触者需药物预防,日常注意呼吸道卫生,高危人群应避免接触病原体。
该病具有较高致死率和致残风险,若出现疑似症状应尽早就医。治疗期间需严格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愈后需定期神经功能评估,部分患者可能遗留听力损害或认知功能障碍,需针对性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