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内壁白色溃疡可能是由感染性疾病或复发性口腔溃疡引起,也可能与白喉、肿瘤等严重疾病相关。具体可分为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以及复发性口腔溃疡等类型,需结合伴随症状综合判断。
1、病毒感染
疱疹性咽峡炎等病毒感染可能导致咽喉黏膜出现白色溃疡,常伴随发热、吞咽疼痛等症状。此类溃疡多呈散在分布,表面覆盖白色伪膜。临床常用利巴韦林颗粒、阿昔洛韦片等抗病毒药物,配合西瓜霜含片缓解局部症状。
2、细菌感染
链球菌性咽炎等细菌感染引起的溃疡边缘红肿明显,可能伴随扁桃体化脓。治疗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颗粒等抗生素,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罗红霉素分散片。治疗期间需观察是否出现猩红热样皮疹。
3、真菌感染
长期使用抗生素或免疫力低下者易发生念珠菌感染,形成凝乳状白色斑块。确诊需通过真菌培养,常用氟康唑胶囊等抗真菌药物进行规范治疗。日常需注意口腔清洁,避免滥用广谱抗生素。
4、复发性口腔溃疡
与免疫调节异常相关,溃疡边缘充血呈"红黄凹痛"特征,好发于颊黏膜但也可累及咽喉。局部可使用西地碘含片、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愈合,顽固性溃疡可短期应用曲安奈德口腔软膏。
5、其他疾病
白喉杆菌感染形成的灰白色伪膜不易剥离,现已罕见但需警惕;咽喉部肿瘤性病变可能表现为进行性扩大的溃疡面,常伴随声音嘶哑、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需及时进行病理活检。
出现咽喉溃疡建议尽早就诊耳鼻喉科,通过咽拭子培养、血常规等检查明确病因。避免自行刮除白膜或滥用抗生素,治疗期间保持清淡饮食,每日用生理盐水含漱3-5次。若溃疡持续超过2周不愈合或快速增大,需警惕恶性病变可能,应及时进行喉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