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是怎么回事

江龙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阻塞导致前壁心肌缺血坏死的一种危急病症,常见原因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以及血栓形成等。该病起病急骤,需立即就医处理。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长期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因素可导致冠状动脉内膜脂质沉积,形成粥样斑块,造成血管腔狭窄。当狭窄程度超过70%时,心肌供血显著减少,可能诱发心绞痛。若斑块持续进展使血管完全闭塞,前壁心肌细胞会在30分钟内开始坏死,心电图可见特征性ST段抬高。

2、斑块破裂

不稳定斑块纤维帽破裂后,脂质核心暴露于血液,触发血小板聚集反应。这种突发变化常发生在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等导致血压骤升的情况下,斑块破裂后迅速形成继发性血栓,完全阻断左前降支的血流供应,患者会出现持续性胸痛、大汗淋漓等症状。

3、血栓形成

血小板在破裂斑块处激活后,释放ADP、血栓素A2等物质,促使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形成红色血栓。这种血栓可完全堵塞冠状动脉前降支近端,导致前壁心肌大面积梗死,心脏超声可见前壁运动幅度明显减弱,严重时可引发急性左心衰竭。

该病需通过急诊冠脉造影明确病变位置,治疗包括静脉溶栓(如阿替普酶)、急诊介入手术(支架植入)等。患者确诊后应绝对卧床休息,持续心电监护,监测心肌酶谱动态变化。病情稳定后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配合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同时控制血压、血糖等危险因素。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