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房颤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需要根据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并发症风险综合判断。多数情况下及时干预可有效控制病情,但部分情况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1、阵发性房颤
若发作时间短且未引发明显不适,通常通过药物复律或电复律即可恢复窦性心律。这类患者日常需避免诱发因素如饮酒、熬夜,并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
2、持续性房颤
超过7天未自行转复者中风风险显著增加。这类患者需长期服用华法林、达比加群酯等抗凝药,配合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室率,必要时需考虑射频消融术或左心耳封堵术。
3、合并器质性心脏病
伴发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或心脏瓣膜病时,房颤会加重心肌缺血,诱发急性心衰。此时需针对原发病进行强心、利尿治疗,同时严格控制心室率在110次/分钟以下。
出现心悸、胸闷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随头晕、晕厥等情况时,提示可能发生脑栓塞或血流动力学障碍,应立即就医。房颤患者应定期监测INR值,保持规律作息,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多数患者通过系统治疗可获得良好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