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病是中医六经病之一,指外感病初期风寒侵袭体表引起的证候,常见恶寒、发热、头痛等症状。其形成与人体正气强弱、外邪性质密切相关,需及时解表祛邪。
1、病因病机
风寒之邪通过皮毛或口鼻侵入人体,导致腠理闭塞、卫阳被遏。太阳经主一身之表,当外邪侵袭时,正气奋起抗邪,正邪交争于体表,形成脉浮、头项强痛等典型症状。若失治误治,可能向阳明病、少阳病传变。
2、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包括恶寒发热同时存在,头痛以后枕部明显,颈项部拘急不舒,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部分患者可能伴有鼻塞流涕、肢体酸痛等表现。根据有汗无汗分为中风证与伤寒证两种类型。
3、治疗原则
主要采用辛温解表法,常用麻黄汤治疗无汗脉紧的伤寒证,桂枝汤治疗有汗脉缓的中风证。治疗时需注意发汗适度,以周身微汗为佳,避免过汗伤阳。服药后宜避风寒,辅以热粥助药力。
出现太阳病症状应及时诊治,避免拖延导致病邪内传。治疗期间应注意保暖,忌食生冷油腻。具体用药需经中医师辨证后确定,不可自行盲目使用发汗药物,以免加重病情或引发变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