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头发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也可能与雄激素性脱发、斑秃、营养缺乏、内分泌疾病、药物因素等原因有关,建议及时就诊明确病因。
1、生理现象
头发具有自然生长周期,每天脱落50-100根属于正常代谢现象。若脱发均匀分布于头皮且发量无明显减少,可能与熬夜、精神压力等暂时性因素相关,通常无需特殊治疗。
2、雄激素性脱发
与遗传及雄激素水平异常有关,表现为前额或头顶毛发逐渐变细、稀疏。毛囊在雄激素作用下逐渐萎缩,导致脱发加重。一般可遵医嘱使用米诺地尔酊、非那雄胺片、螺内酯片等药物进行干预。
3、斑秃
因自身免疫异常导致毛囊受损,常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脱发斑。可遵医嘱局部涂抹卤米松乳膏、地奈德乳膏或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调节免疫,必要时通过梅花针叩刺等物理疗法刺激毛发生长。
4、营养缺乏
长期缺铁、蛋白质或维生素D摄入不足会影响毛囊细胞分裂,导致头发干枯易脱落。可通过补充硫酸亚铁片、维生素D滴剂及高蛋白饮食改善,如鸡蛋、瘦肉等。
5、内分泌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会扰乱毛发生长周期,造成弥漫性脱发。需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确诊,遵医嘱使用甲巯咪唑片或左甲状腺素钠片调节激素水平。
6、药物因素
化疗药物、抗凝剂或长期使用维A酸类药物可能干扰毛囊代谢,通常在停药3-6个月后逐渐恢复。若需持续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需避免过度烫染头发,保持规律作息。若脱发量持续超过100根/日,或伴有头皮瘙痒、红斑等症状,建议到皮肤科进行毛发镜检查和激素水平检测,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切勿自行使用生发偏方,以免加重毛囊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