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发生可能与上呼吸道阻塞、肥胖、神经调节异常等原因有关,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该病主要表现为睡眠时反复出现呼吸暂停,伴有打鼾、白天嗜睡等症状,长期不治疗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
1、上呼吸道阻塞
鼻中隔偏曲、扁桃体肥大、舌根后坠等结构异常会导致气道狭窄,睡眠时肌肉松弛加重阻塞。这类患者往往伴随明显的夜间打鼾,可通过鼻内镜或咽喉部CT检查确诊。治疗多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必要时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药物方面可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孟鲁司特钠片缓解局部炎症。
2、肥胖
颈部脂肪堆积会压迫气道,内脏脂肪过多影响胸廓运动。这类患者常伴有代谢综合征,建议体重指数超过28kg/m²时进行干预。减重5%-10%能显著改善症状,配合奥利司他胶囊、盐酸二甲双胍片、利拉鲁肽注射液等药物调节代谢,同时需进行睡眠姿势训练,避免仰卧位睡眠。
3、神经调节异常
中枢性呼吸暂停与脑干呼吸中枢功能失调有关,常见于脑卒中、帕金森病患者。此类患者多存在日间认知功能下降,需完善多导睡眠监测明确类型。治疗以乙酰唑胺片、茶碱缓释片等呼吸兴奋剂为主,联合无创通气治疗,必要时需进行膈神经电刺激治疗。
日常应保持侧卧位睡眠,戒烟限酒,避免使用镇静类药物。建议定期进行睡眠监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需同步治疗,佩戴呼吸机治疗期间要严格清洁设备预防感染。若出现晨起头痛、记忆力减退等情况应及时到呼吸科或耳鼻喉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