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视眼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眼球结构异常、疾病因素等病理性原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部分婴幼儿存在先天性远视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但随年龄增长未改善或成年人突发远视则需考虑病理性因素。
1、生理性原因
婴幼儿时期因眼球发育尚未完善,约90%新生儿存在+2.00D至+3.00D的生理性远视,这种屈光状态会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弱,通常6-7岁时完成正视化过程。此阶段需定期进行屈光筛查,每半年至一年复查视力发育情况。
2、眼球结构异常
轴性远视占临床病例的85%,因眼轴长度较正常值短(成人正常眼轴约24mm),导致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后方。曲率性远视则因角膜或晶状体曲率过平所致,常见于角膜瘢痕、圆锥角膜等患者。此类患者需验配凸透镜片矫正,框架眼镜或角膜接触镜可提高矫正视力至0.8以上。
3、疾病因素
青光眼急性发作期可能因晶状体前移导致暂时性远视,眼内肿瘤或视网膜脱离等占位性病变可改变眼球屈光状态。糖尿病引起的晶状体密度改变也可能造成屈光性远视偏移,这类继发性远视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降血糖药物控制血糖、手术切除肿瘤等。
建议出现持续性视物模糊、眼胀头痛等症状时,及时进行验光检查和眼底检查。儿童远视超过+3.00D或伴有斜视、弱视时,需在眼科医师指导下进行屈光矫正。成年人新发远视应排查青光眼、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避免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