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崩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病因治疗、其他药物治疗、饮食调整以及手术治疗等,需根据具体类型和病因进行选择。中枢性尿崩症以激素替代为主,肾性尿崩症则需针对病因或使用其他药物。
1、药物治疗
中枢性尿崩症首选去氨加压素,可通过口服片剂或鼻喷雾给药,其结构与抗利尿激素相似,可减少尿量并缓解口渴。用药需从小剂量开始,根据尿量调整,避免过量引起低钠血症。
2、病因治疗
若由颅内肿瘤、感染或外伤引起,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垂体瘤患者可采用手术切除或放射治疗,朗格汉斯细胞组织增生症患者需接受化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需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
3、其他药物治疗
肾性尿崩症可选用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等噻嗪类利尿剂,通过促进钠排泄减少尿量。部分患者联用阿米洛利可增强疗效,非甾体抗炎药如吲哚美辛也可辅助改善症状。
4、饮食调整
限制每日钠摄入量在3克以下,避免高盐食物加重多尿。适量补充水分防止脱水,但需监测血钠水平。增加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如全谷物,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
5、手术治疗
仅适用于明确存在颅内占位性病变者,如颅咽管瘤或垂体大腺瘤压迫下丘脑。术后可能需长期激素替代治疗,并定期复查MRI监测肿瘤复发情况。
患者应每日记录尿量和体重变化,定期检测电解质及肾功能。妊娠期患者使用去氨加压素需监测宫缩情况,儿童用药需按体重调整剂量。出现严重头痛、意识模糊等低钠血症表现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