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的三大特征通常包括发热、咽峡炎和皮疹,这些症状是诊断该病的重要依据。若出现相关表现,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遵医嘱进行治疗。
1、发热
猩红热患者通常以急性发热起病,体温可在数小时内升至39℃以上,常伴有畏寒、头痛、全身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发热是由于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刺激机体释放致热原所致。发热期间需注意监测体温变化,可采用物理降温或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退热药物。
2、咽峡炎
约90%患者会出现咽部充血肿胀,表现为咽痛、吞咽困难,检查可见扁桃体表面覆盖灰白色渗出物。颈部淋巴结常肿大伴压痛,这是由于病原菌侵袭口咽部黏膜及淋巴组织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治疗时可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进行口腔护理,并遵医嘱应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颗粒等抗生素。
3、皮疹
特征性皮疹多在发热后24小时内出现,表现为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基础上散布针尖大小的猩红色斑疹,按压可暂时褪色。皮疹从耳后、颈部开始,迅速蔓延至躯干及四肢,在皮肤皱褶处形成帕氏线。皮疹消退后会出现糠秕样脱屑,手掌和足底可见片状脱皮。皮疹由链球菌产生的致热外毒素引起,需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
猩红热具有较强传染性,确诊后应进行隔离治疗。治疗期间应注意卧床休息,保持口腔清洁,饮食以清淡流质为主。抗生素规范治疗不仅能缓解症状,还可预防风湿热、肾炎等并发症。皮疹消退后仍要完成全程药物治疗,避免自行停药导致病情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