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炎症可以通过日常护理、局部用药、口服药物、物理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选择合适方案。不同病原体感染或病情严重程度不同,治疗方法可能存在差异。
1、日常护理
日常需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清洗阴道,选择棉质透气内裤并勤换洗。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防止交叉感染加重病情。饮食上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增强免疫力。
2、局部用药
细菌性阴道炎可遵医嘱使用甲硝唑栓、克林霉素软膏;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常用克霉唑栓、硝酸咪康唑栓;滴虫性阴道炎多采用甲硝唑阴道泡腾片。用药前需用碳酸氢钠溶液或高锰酸钾溶液稀释坐浴,每日1-2次,每次10-15分钟。
3、口服药物
顽固性霉菌感染可口服氟康唑胶囊,细菌性和滴虫性感染常用甲硝唑片、替硝唑片。伴有严重瘙痒症状时,可联合氯雷他定片缓解过敏反应。需注意甲硝唑类药物用药期间及停药后3天内禁止饮酒。
4、物理治疗
慢性阴道炎反复发作或伴有宫颈炎者,可采用激光、微波等物理治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药物吸收。物理治疗需在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治疗后2周内避免盆浴和性生活。
5、手术治疗
阴道壁脓肿或前庭大腺囊肿继发感染形成脓肿时,需行切开引流术。术后需每日使用碘伏消毒创面,并配合口服头孢克肟胶囊等抗生素预防感染,直至切口完全愈合。
患者出现异常分泌物增多、外阴瘙痒或灼痛等症状时,应及时进行白带常规、细菌培养等检查。妊娠期阴道炎患者需在产科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安全的治疗方案,切忌自行购买药物治疗。治疗结束后需复查确认疗效,性伴侣存在感染时应同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