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便检能检查出哪些疾病

胡佳 中医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便检作为常规检查手段,主要用于筛查和辅助诊断消化系统相关疾病。通过分析粪便的物理性状、化学成分及微生物等,通常可检测出消化道出血、肠道感染、寄生虫病、结直肠癌以及炎症性肠病等。

1、消化道出血

隐血试验是便检的重要项目,能发现肉眼不可见的微量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时,血液经消化酶作用后呈黑便;下消化道出血则可能呈鲜红或暗红色血便。长期隐血阳性需警惕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或肿瘤。

2、肠道感染

通过粪便培养可检测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细菌性痢疾病原体,轮状病毒抗原检测有助于诊断病毒性肠炎。镜检发现大量白细胞提示细菌感染,而单纯水分增多可能为病毒性感染。

3、寄生虫病

显微镜检查能直接观察到蛔虫卵、钩虫卵、肝吸虫卵等寄生虫结构。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的检出可确诊阿米巴痢疾,绦虫节片的存在则提示相应感染。

4、结直肠癌

粪便DNA检测可发现肿瘤脱落细胞的基因突变,肿瘤标志物如CEA检测有辅助价值。持续性隐血阳性结合排便习惯改变需警惕恶性肿瘤可能。

5、炎症性肠病

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粪便中常出现炎性细胞、黏液及钙卫蛋白升高。反复检测结果异常需结合肠镜等进一步检查。

留取标本时应避免经期血液污染,采集后需在2小时内送检。若检查结果异常,建议及时到消化内科就诊,结合胃肠镜、血液检查等综合评估。特殊人群如孕妇、免疫缺陷患者出现持续异常粪便改变时,更需尽早就医明确诊断。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