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的操作流程通常包括患者评估、设备准备、血管通路建立、抗凝处理、上机治疗、过程监测以及下机处理等步骤。具体操作需由专业医护人员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
1、患者评估
操作前需评估患者生命体征、体重、凝血功能及血管通路情况,确认无禁忌症并制定个体化透析方案。同时需了解患者近期实验室检查结果,如电解质、尿素氮等指标。
2、设备准备
安装并预冲透析器及管路,使用专用透析液,确保透析机完成自检程序。检查所有管路连接是否紧密,透析液温度、浓度参数设置需符合治疗要求,准备好急救药品和器械。
3、血管通路处理
消毒动静脉瘘或中心静脉导管穿刺部位,建立体外循环通路。穿刺时应遵循无菌原则,导管连接需确保血液引出和回输通畅,避免空气进入循环系统。
4、抗凝管理
根据患者凝血状态,在透析开始时给予适量肝素或其他抗凝剂,防止体外循环凝血。治疗过程中需监测活化凝血时间,及时调整抗凝剂用量。
5、治疗监测
密切观察血压、脉搏、血流速及跨膜压等参数,每小时记录生命体征。注意有无低血压、肌肉痉挛等并发症,及时处理机器报警,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治疗结束后需用生理盐水回输血液,评估血管通路功能并妥善包扎。所有医疗废弃物需按规范处置,透析机需进行消毒处理。患者应监测血压至稳定状态,医护人员需详细记录治疗参数及患者反应,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严格遵循操作规范可最大程度保障透析安全性和有效性。